除了个别巨头还在做着“赔本赚吆喝”的生意,小微创业的AI商用一直都“步履蹒跚”。根据雷锋网数据显示,在591家国内AI初创公司中,虽然有大部分企业获得投资,但由于初期项目周期都较长,从算法开发到产品化应用,基本上需要耗时3-4个月,面对多个客户的需求,团队的交付能力、研发成本都面临极大挑战。 武汉北晨极光科技有限公司很早开始了自己的“反向战略”——发挥渠道优势,通过与小微AI创业公司合作,推进AI应用产品的渠道销售;再集成开发、生产制造符合市场需求、多场景应用的优质AI产品,巩固渠道优势,加速提升市场占有率;后续建立强大的研发团队,具备自主创新开发AI应用的能力,提供系统性AI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建立起从“商用”到“算法”再到“商用”的商业体系。 由湖北省安全技术行业协会、湖北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办,湖北中科对外科技合作有限公司承办的2018湖北国际公共安全技术产品博览会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举办,北晨极光受邀参加,与在场其他技术工程师交流视频大数据结构化平台---智慧交通分析平台、动态微卡口、360°全景摄像系统以及人工智能音转文语音识别系统等多款产品。 北晨极光连同兄弟公司科码软件入驻新华网,打造新华湖北VR、AI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体验馆,北晨极光产品线为该展厅平台提供AI解决方案设计研发、AI优质内容创造与展示以及AI辅助演播等多方面服务。 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国药励展承办的第51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2018.春)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北晨极光携“动态微卡口”等多种智慧校园产品参展,开拓“AI+校园管理”的新市场。 在湖北省高等学校后勤管理研究会学生宿舍管理专业部2018年会上,北晨极光与华中科技大学代表一起展示光纤传感预警及宿舍人脸门禁系统整体安防方案,通过专用的人脸识别摄像机即时、精准地识别人脸,根据人的实时位置和行为轨迹,触发各类消息的精准推送,预防各类恶性校园安全事件,利用AI建设智慧化平安校园。 未来,北晨极光将秉承“引领AI应用,为了人工智能更好的价值!”的发展使命,专注AI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开拓更多的应用场景并实现落地。

由于和安防有着天然的契合点,人工智能在最近三四年里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与安防行业相互融合。随着平安城市、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摄像头及高清视频不断普及,安防开始拥有海量的并且层次丰富的数据,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可以发挥强大作用,实现应用价值的最佳领域。 根据 IHS 统计,2016 年全球安防设备市场规模达到158.6 亿美元,同比增长6.6%。其中中国市场位居全球首位,市场规模达到67.25 亿美元,同比增长11.6%,占全球42%。而在庞大的安防市场里,人工智能+安防主要应用于这么几个细分市场: (1)政府市场(占比20%):主要包括各地公安、交通、司法部门等,需求靠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对价格不敏感,是视频分析服务的重度用户。 (2)大企业市场(占比30%):主要包括银行、电信、石油、文教卫等大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等。 (3)中小企业及个人市场(占比50%):主要包括中小企业,也包括个人消费需求。 从技术上来说,现阶段的AI已经基本实现安防监控最主要的三个目标: 1、 识别行人的生理属性。 通过分析行人身体结构,准确识别视频中人物的性别、年龄、姿态等多种生理特征。 2、识别行人车辆。 基于深度学习的行人检测算法能够在有各类遮挡的情况下精确找出行人位置,并能够进一步分析行人姿态和动作,可应用于交通监控、辅助驾驶、无人驾驶等。可以在行车场景、交通监控场景、卡口场景中检测多种不同角度的车辆,并同时给出车牌号码、汽车品牌、型号、颜色等物理特征。 3、实现人群分析。 在包括地铁、车站、广场等流动量大高密度的公共场所,估算人群数量和密度,同时检测人群过密、异常聚集、滞留、逆行、混乱等多种异常现象。 因此,AI+安防已经形成了以下五种典型应用,服务于大众的工作与生活。 AI+安防应用一:视频监控 AI技术在安防领域应用最广的就是智能摄像机,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人脸识别、车牌号识别、车辆类型识别、船只识别、红绿灯识别等。主要应用于道路监控、金融银行、航道管理等行业,为客户提供识别记录和分级管理的依据。基于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安防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雪亮工程建设,实现了“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标。 人工智能可分为前端智能和后端智能两种部署方式,也即边缘计算和中心计算。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算法如人脸检测、车辆检测、车牌识别等可在前端实现,采用车辆抓拍识别摄像机、人脸抓拍摄像机等前端设备;对于较为复杂的算法,如人脸特征的提取和比对运算、车辆特征的分析、行人特征的分析,以及在大流量人脸抓拍点位的人脸检测等,就需要中心专业算法服务器进行分析和处理。 AI+安防应用二:智能报警 过去每一个报警传感器都是单独工作的,但现在可以将传感器产生的数据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运作之后,去连接更多的传感器或者是控制更多的设备,让报警的功能或应急的功能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应急部门或者业主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控信息,同时预设好处理方案。 AI+安防应用三:智慧警务 张学友演唱会上连抓3个逃犯的新闻震惊外媒,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利用人脸识别技术来协助治安管理在国内已经成为现实,当前公安部门基于人脸识别布控的智慧警务系统已成效显著。事实上,依托于AI、大数据、云计算等前言技术,以全国多地都迎来AI助力下公安实战业务模式的升级,从前端到后端,从硬件到软件,全方位部署支持警务业务的高效响应和处理,成为AI+安防的一项重要应用。 AI+安防应用四:门禁管理 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AI+门禁已然成为近两年的行业发展主流。包括视美泰在内的众多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进军AI+门禁领域,通过不断创新极大地丰富了门禁系统的内涵。以视美泰的人脸识别门禁管理解决方案为例,在安全性、便捷性、舒适性和管理控制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AI+安防应用五:智慧交通 随着交通卡口的大规模联网,产生了海量的车辆通行记录信息,而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分析城市交通流量,调整红绿灯间隔,缩短车辆等待时间等,可以大大提升城市道路的通行效率,缓解城市拥堵。 城市级的人工智能大脑能实时掌握着城市道路上所有通行车辆的轨迹信息,以及停车场的车辆信息以及小区的停车信息等,可以提前半个小时预测交通流量变化和停车位数量变化,合理调配资源、疏导交通,实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商圈的大规模交通联动调度,提升整个城市的运行效率,为居民的出行畅通提供保障。 结语 安防拥抱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未来还将有更多应用落地为民众服务,带来更智慧更便捷的生活,而企业也将拥有更多成长和进步,赢取更多的市场和回报。 北晨极光 北晨极光系列产品重点打造AI(视觉图像识别技术与语音识别技术)在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安防,消费级智慧家居等领域的深度应用,为了人工智能更好的价值!目前产品已经广泛运用于政府、公安、企事业单位、家庭等众多行业和应用场景。我们将专注于AI应用价值的最大化,并形成商业场景落地。 联系电话:027-88917866,商业合作:bd@beichenjg.com,媒体合作:pr@beichenjg.com,人才招聘:hr@beichenjg.com。 用微信扫一扫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等着你

原标题:有一种安全感叫“中国治安“!一个惠及超13亿人的“大工程“要来了... 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它们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 新时代的中国,牢牢把握着这次历史机遇。 放眼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中国派出哪些“神器”迎战这一新的科技革命? 小编为您梳理大国重器“英雄谱”,相信你看完一定会被它们惊艳! 有一种安全感叫“中国治安”!从安防到民用,一个惠及超13亿人的“大工程”要来了! 互联网带来的改变,不仅在经济领域。基于数据集中共享的智慧大脑云计算,正在新技术应用中,为中国的社会治理提供无限可能。中国是将人脸识别尖端技术最先用于民用搜救的国家之一。人脸作为全球最大的图像识别技术样本,是智能检测识别精准度的标杆。中国把人脸识别智能系统应用于民间搜救、进行户籍变更、房屋产权交易等,让大数据为“平安中国”保驾护航。2017年全球犯罪与安全指数显示,中国是治安保障最好的国家之一。 如今,中国有上百家人脸识别技术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入近20亿元。人脸识别系统的试点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将惠及更多百姓。从安防到民用,从城市到乡村,一个惠及13亿多中国人的互联网正紧密连接。智能大脑、云计算、大数据,正在支撑起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国独立研发光纤打破欧美日技术垄断!将国际光纤市场价格从每芯公里上千元降至80元! 光纤预制棒的胚体,要在超过1500摄氏度的高温下,烧结成光纤预制棒,影响烧结的因素及工艺参数有近千项。此前,这项核心技术,一直被美国康宁、日本住友、欧洲普睿司曼等少数光棒制造巨头掌握。这种烧结精度稳定在0.1摄氏度的工艺,中国工程师研发了三十多年。如今,我国独立研发出的全套光棒生产工艺,从光棒核心技术突破,到光纤制造完全自主,中国将国际市场光纤价格从每芯公里上千元人民币,降低到每芯公里80元左右。像这样的光纤,中国每年可以生产500万盘,总长2.5亿芯公里,位居全球第一! 大小只有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7纳米芯片刻蚀机打造纯正“中国芯” 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半导体芯片,是信息化时代的基石,也是当今尖端制造的制高点。全球芯片制造,已经进入10纳米到7纳米器件的量产时代。中国自主研发的第一台7纳米刻蚀机,是芯片制造和微观加工最核心的设备之一。它采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利用有化学活性的等离子体,在硅片上雕刻出微观电路。7纳米,相当于发丝直径的万分之一。这是目前人类能够在大生产线上制造出的最小的集成电路布线间距,接近微观加工的极限!而此前,中国内地的芯片制造,仅停留在28纳米的量产水平。如今,中国芯片制造装备,终于与世界最先进水平同步! 实力抢镜!“超级工厂”首次向媒体亮相,全球最牛的中国屏在这里! 作为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需求市场,中国已成为全球拥有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最多的国家,智能屏、触摸屏产量双双位居世界第一。今天,中国迎来了柔性屏时代,拥有世界上第二条实现柔性屏批量生产的生产线,工厂面积接近7个“水立方”!在柔性屏量产前的极限测试中,测试用的柔性屏在水中可以被任意扭曲。低功耗、高分辨率仅有0.03毫米厚度的柔性屏,正在给终端显示领域带来全球性的革命。3000名工程师,10年储备,4万个技术难关攻破,终于将中国显示屏制造产业,带向世界最先进行列!